2020年的疫情,是属于中国人的一段共同回忆。 时间也许会模糊记忆,但总有些人和事值得我们铭记。 电影就是最好的时代记录者。 3个多月,1000多天,这场人类与死神的亡命赛跑,一年之后,被浓缩成两个多小时的电影,搬上了大银幕—— 《中国医生》 上映5天,票房超4亿。 两大购票平台打分9.5。 “哭到纸巾不够用”,是观众普遍的观影感受。 在疫情攻坚战出现曙光之时,刘伟强临危受命,带上《中国机长》原班人马,筹备拍摄了这部《中国医生》。 追求实景拍摄,刘伟强一直是认真的。 “看着舒服、还原现场”是刘伟强在当摄影师和导演时对自己的要求。 拍《中国机长》的时候,刘伟强联系国内的航空公司,加班加点克服重重困难,造出了一架1比1的3U8633航班的空客A319模拟机。 到了《中国医生》,这种“中国奇迹”还在上演。 刘伟强要求还原现实中抗疫的金银潭医院内部实景。 ICU病房、普通病房、医院楼道、大厅、办公室…… 大到一张床的摆放位置,小到办公桌上电脑的朝向,全部严格按照1:1复制。 所有的医疗设备,呼吸机、除颤仪都是真的。 水、氧气、电都能正常运转。 演员进入到这个场景,很自然地进入了这个要扮演的角色的状态。 要么不拍,拍了就不能让人骂。 一丁点的错误细节,都能通过大银幕被无限放大。 《中国机长》一开场,我们跟随着刘伟强的镜头,看到了整个民航是如何运行的。 各个部门分工配合,各司其职。 有人清理跑道,有人配送飞机餐,有人检查飞机外部,有人给飞机加油加水,还有人到飞机内部逐寸排查安全隐患。 凌厉的镜头切换,观众得以看到很多民航专业操作的展示。 这一段是全片关于民航业最硬核的宣传和科普。 《中国医生》同样有着国内影视作品中对于医学方面最认真最专业的呈现: 从气管插管、心外按压、气管切开、心包穿刺到防护服的穿脱规范以至于ECMO机器的流量转速等等细节,都很真实。 张文宏医生直言看完这部电影也没找出什么BUG。 能得到亲身经历武汉疫情的专业医生的肯定,刘伟强兑现了他当初的承诺。 张涵予继《中国机长》后,再度扮演现实中存在人物——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。 要演一个生活中就有的人,还是一个全中国都知道的人,是件很难的事。 跟张院长见完第一面之后,张涵予心里才有了底。 因为他抓住了张院长的个性特点。 通过三天的共同生活,张涵予反复琢磨人物,将有嚼头有味道的东西带到电影中。 比如主动为角色安排湖北普通话,对着朱亚文饰演的援鄂医生大爆粗口。 现实中的张院长,是个渐冻症患者,张涵予没有刻意回避,没有夸大,在电影里如实还原了这个细节。 张涵予直言如果观众看完电影觉得他有几分像张定宇院长,就很满足了。 跟张涵予不一样,这一次袁泉塑造角色的重点从情感角度的切入转换成技术上的投入。 因为医生们不会渲染自己的情绪,也不会强调当时有多艰难,而是用一个极度专业化的状态去投入一切。 她直言“还原是不可能的,只能无限去贴近”。 袁泉身上自带淡定气质。 她所体现出来的临危不惧,沉着冷静,坚守使命的品质,眼神中所传递出的坚定,对于饰演专业人士具有天然的优势。 演完这部电影,让她对医生这个职业又有了新的认识: 不知情者的不可思议,其实是知情者的不值一提。 张涵予跟袁泉,就是这部电影的定海神针,有他们在,就安心。 《中国医生》不打算神化医护人员。 没有人生而勇敢。 疫情爆发之后,张院长开动员大会,号召所有医护人员参加这场“疫战”。 话音刚落,台下一片安静。 众人面面相觑。 都在观察谁会是第一个举手。 最后是一个小姑娘第一个举起手。 谁的勇气都不是天生就有的,但主动选择勇敢的人值得所有人尊敬。 医生也会有情绪。 医生亦是凡人。 袁泉饰演的文婷,下班脱下防护服后,我从她的眼神里看到疲惫、迷茫、自责、无奈。 得知老赵死后,边听着老赵的语音边含泪吃饭,成为了本片其中一个催泪桥段。 穿上白大褂,他们是大无畏精神的天使。 脱下白大褂,他们也有伤心流泪的资格。 医生也会失败。 朱亚文饰演的陶峻,是《中国医生》里最富有层次的角色。 在《中国机长》里,朱亚文作为片尾的一个惊喜出现,贡献了全场最有分量的一句“怎么这么牛呢”。 在本片里,他说的最多一句话,就是“扑街仔”。 角色原型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副主任医师桑岭。 片中陶峻的性格,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桑岭本人。 刚到武汉的时候,陶峻嫌弃这家医院的设备简陋,看不上易烊千玺饰演的菜鸟医生杨小羊的笨手笨脚。 他跟张院长的关系,延续了港片最经典的一个设定: 双雄。 从最开始的互相不认同,到后来的惺惺相惜。 面对疫情,陶峻差点被打懵了。 从满腔自信到质疑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医生。 朱亚文在骄傲和挫败之间的处理过渡让人信服。 难得的是他跟所有人的对手戏,无论是张院长,还是吴晨光(李晨 饰),又或者是杨小羊,都有不一样的火花产生。 为了真实还原戴口罩产生的勒痕,每次拍戏前夜,朱亚文都戴着专业口罩睡觉。 这种专业口罩戴半个小时已经非常难受了,他觉得不够真实,坚持戴着入睡。 他最不愿意在采访时被问“拍这个戏辛不辛苦”。 他觉得被问这个问题挺好丢脸的。 作为演员,演好角色就是职业责任,没有什么值得大夸特夸。 用刘德华的话来讲,就是“这不是应该的吗?” 这种“清醒”越是被点赞,被叫好,恰恰说明我们太缺好演员。 观众苦好演员久已,实力派的春天必定会到来。 易烊千玺是最快给我医生的感觉。 对于角色的处理,尤其是台词方面,比《送你一朵小红花》的时候进步了很多。 在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争中,打动人心的不只有医生。 外卖小哥努力为家庭拼搏,让我们看到普通人在绝境之中永不放弃的精神。 张小枫没想到父母被送进医院之前的一面就是最后一面。 没等到父母出院,只等到父母的遗物。 张子枫一句话,一个眼神,轻松收获全场观众的眼泪。 这场戏,张子枫只演了一次,一条过。 李晨完全是被张子枫的表演带着入了戏。 张子枫,未来可期。 有张子枫的中国电影,未来可期。 《中国医生》不用刻意煽情,光是还原现实本身,就已经足够催泪。 因为经历过,所以更加惊心动魄。 奇迹并不是由一个人创造的,是集体的胜利,是每一个环节上合作无间的胜利。 这正是这部电影为什么不以原型人物名字命名,而是要命名为《中国医生》的原因。 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: “疫情总会过去,日子总要过下去。” 一句“职责所在”可以战胜很多东西。 平凡的事做到了极致就是非凡。 每一个传奇背后,都隐藏着坚守和执着。 伟大出自平凡,英雄出自人民,如是也。
|